|城市论坛|
1 “文化+”背景下西安提升文化影响力分析/张 零 周意岷
|城市建筑研究|
5 基于散点透视的建筑设计研究/孔庆秋
7 文化经济环境对建筑营造的发展影响——以香山帮为例/许轩晨
9 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建筑的影响/江姿颖
11 广西新农村建筑中地方文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——以邕宁区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为例/王瑾琦 樊 卓
13 宗族聚落建筑活化研究——以福州永泰县白云乡陈家村祠堂修缮为例/舒梦蓉
15 岳楼村岳氏宗族聚落空间探析/徐靓婧
17 基于文化产业的旧厂房再生规划/解 琨
19 农村合作社空间设计研究/李迎丹 周子涵
|城乡规划研究|
21 “智慧之城”规划策略研究——以杭州富阳区江南新城为例/陈 茹
23 从疫情防护和防灾避难需求谈健康城市的构建/朱昊然 曹灿景
25 社区斑块微更新在城市空间中的影响研究/阎鑫旭 李秀霞
27 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再规划研究/王秀彩
29 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构成与保护策略/吴寒冰
33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/李 倩
35 多元文化视角下南头古城更新设计策略/黄梦兰 王 阳
37 新洲镇楠木湖双龙景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思考/段炼孺 钱 红 王 佳
39 上海户外亲子空间设计策略研究/吴文怡
41 生态绿色设计在居住空间的应用——以生态庭院为例/马 锋 葛泓杉
43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——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/徐红莲
45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/付旭燕 朱鲜燕 王永博 吴珺莹
47 城市慢行系统探析/张 月
49 基于城市精神塑造的郑州市无障碍化步道设计/黄 威 吴金怡 赵嘉文 叶梦瑶
5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素构成/杨源源
53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研究/朱晓璐
55 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与活态发展规划——以凯里市炉山镇角冲村为例/石成远 周作梅
|城市公共艺术研究|
57 演变与建构——论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与现状/刘 勇
59 论当代艺术视野下的城市文脉传承/赵新宇
61 东北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/佟煜辉
63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/赵绮雯
65 传统陶瓷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/黄耀武
67 兰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诠释与表达/金学艳
69 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/曹 悬
73 矿山公园的景观改造再利用——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/罗 蕾 赵慧宁 娄轩齐
75 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/曹晓东
77 老龄化社区中的公园规划——以澳门佑汉市政公园为例/朱 慧
79 城市老旧住宅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/姜 雪
81 探析景观设计中意境的创造/邓蓓蓓
83 城市综合体外部环境设计探析/唐甜甜
|城市旅游研究|
85 论“互联网+”推进江苏省文旅融合与旅游业转型/曹百奎
87 真实性视角下的贵州蚩尤文化旅游开发研究/龚 妮 汪慧萍
89 新时代背景下武冈历史文化古城的开发与保护/易阳阳 文 虎 谭凤凤 姜小阳
91 越南文化遗产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/陶海朝
93 越南传统村落旅游开发/杨氏秋河
97 基于旅游背景的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探析/江依娜
100 乡村特色旅游视角下的民宿空间环境设计——以望亭镇为例/马建梅 倪 娴 裴 玉 徐 诺
|城市会展研究|
102 乡村环境中红色文化展示设计研究——以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为例/周振辉
104 夯土城墙遗址展示方法探究/雍梦莹 白 丹
|城市形象研究|
106 城市形象视觉传播研究/段佳伟
108 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运用研究/王诗琦
110 连云港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研究/王 馥
|城市文化研究|
112 公共雕塑在现代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/徐特艺
114 阳明文化符号介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研究——以宁波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例/黄小华 邵月云
|城市广角|
116 宁波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/王立军 史志辉
118 基于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——以开封市为例/周 铎 段汉明
121 茶馆公共空间功能转型的背景以及成因——以成都鹤鸣茶馆为例/朱瑞东
123 发挥知识溢出效应,促进大学园区发展——对于环宁波大学园区建设的思考/桂劲松
|佳作欣赏|
125 岳盼、赵子航、耿浩云、赵明作品
126 冯广作品
127 刘虹、沈禹琪、肖文庄、张志成作品
128 吴崇翔作品
129 区穗玲作品
130 廖慧娟作品
131 李照作品
132 周辉煌作品
133 郭绯绯作品——三希堂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
134 马炎炎、王一帆作品
135 洪军作品——井冈山旅游纪念品·山外里文创设计
136 王昊然、陈雨婷、郑惠芳、张师与作品
封二 赵刚作品
封三 付博宇作品